用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10:47 [ 我要自學網原創(chuàng) ] 發(fā)布人: 小劉2175 閱讀: 3197

在日常的設計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因為作品中視覺元素過多,導致整體視覺主體不夠突顯,使得畫面雜亂、缺少主次關系、甚至有些輕浮」。這種現象會極大地影響設計作品的視覺表達以及信息傳遞,使得用戶在閱讀作品時找不到所要表達的重點,導致視覺最終沒有著落點以及畫面缺少層次感。視覺主體一般情況下可以是文案、產品或者某一個畫面中的視覺元素等等,一旦我們明確畫面中的視覺主體,就要做到足夠明顯。那么突顯視覺主體的常用設計手法有哪些?希望本期內容能幫助到大家。


合理使用色塊


在日常設計工作中,我們需要結合產品的整體視覺、品牌感、版式節(jié)奏感、產品屬性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進行創(chuàng)作,以至于很多時候會顧此失彼,兼顧整體而忽略局部等情況;也會導致有些時候主體與背景顏色互相沖突,又要保持整體色調一致的情況,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很容易出現主體不夠明顯的現象。此時通過色塊進行襯托是很好的處理形式之一,也就是之前說過的襯塊理論。合理地使用色塊就能起到很好地突顯主體的作用,下面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 案例一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 案例一

通過改前和改后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改后的海報主體更加明顯,而且能形成很好的視覺焦點,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修改前

整體色調偏重,而產品也屬于重色調的一種,這就導致產品與背景色在視覺上有所沖突,也可以理解為產品與背景相融,這時產品主體在整個視覺上來看就沒有形成絕對的視覺焦點,導致整體畫面缺少視覺著落點。雖然是重色調的海報,但給人的視覺感受比較輕浮。

修改后

這里只是在產品與文案處添加了一個白底的矩形色塊,目的是將原本產品與背景相沖突的現象打破。因為海報整體偏重色調,所以選擇使用與之對比強烈的白色矩形襯托主體元素。雖然海報整體用到了很多點狀、線狀的元素進行裝飾,但是因為白底色塊的使用,使得整體的視覺著落點更加明顯。盡管裝飾性的元素也會分散用戶的一些視覺注意力,但是當用戶信息捕捉完畢之后,最終還是會把注意力放在色塊范圍內,所以整體看起來并不會給人一種比較散亂、輕浮、缺少視覺焦點的感受。

2. 案例二

下面我們再看一組偏輕視覺的案例: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 案例二

還是通過改前與改后的對比看更加直觀,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修改前

雖然畫面中能看到產品和文案,但是畫面中產品與文案所占整體視覺比重都很小,導致畫面整體比較輕浮,沒有形成強烈的視覺焦點。由于背景色與產品存在著一定的視覺沖突,導致畫面主體不夠明顯。所以當用戶瀏覽結束之后會導致注意力一直在畫面中游離,沒有視覺著落點。

修改后

很明顯修改前作品不夠優(yōu)秀的原因是畫面缺少視覺著落點以及主體不夠明顯,那么我們就通過添加與整體色調對比強烈的重色塊營造視覺焦點、突出主體。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讓用戶視覺有最終的著落點;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常說的,無論一個畫面中的元素多或少,都要確保至少有一個視覺點是足夠吸引用戶眼球的,這樣才能體現出視覺以及信息的主次關系和層次感。

當使用色塊的目的是為了打破主體與背景的視覺沖突或營造視覺焦點時,在保證符合產品整體視覺的前提下,要盡量做到讓色塊與主體、背景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


運用對比手法


突出所要重點表現的視覺元素,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運用對比,對比也是設計中很常用的手法。所謂視覺元素的強與弱都是需要通過對比的形式體現。對比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比如:粗細、大小、顏色、材質、虛實等等,通過對比的形式也能起到很好地突顯主體的作用。那么如何體現在設計作品中呢?下面我們舉個例子: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其實這兩種表現形式在設計上都是可取的,只不過所帶來的視覺感受有所不同。上側產品顏色與背景顏色相近,這種表現形式給人的視覺感受更加平緩和舒服。而下側產品與背景的顏色是對比色的搭配形式,在視覺上沖擊力更強,主體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所以當我們的畫面元素較多,又要將主體特別突顯時,不妨試試在顏色上進行對比處理,通過營造色彩上的視覺差異突出主體。下面繼續(xù)結合案例來看: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同樣,兩組表現形式都在可取的范圍之內,只不過相比較而言,上側的視覺沖擊力更加緩和,主體與背景結合度更高。而下側主體更加明顯,占有了絕對的視覺焦點,通過配色形式的改變也間接地突出了主體。

沒有一成不變的配色形式,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靈活地轉變。比如:想突顯主體物,那么就可以選擇與主體色反差較大的背景色進行搭配;如果想讓整體視覺更加緩和、舒服,就可以選擇與主體色反差較小的背景色進行搭配。設計的目的不一樣,側重點也會有所改變。

對比的手法不僅僅體現在顏色上,還有虛實、大小和粗細等等。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突顯主體,那么我們就可以弱化一些視覺元素,與主體形成對比反差,這也是很常用的一種通過對比突顯主體的手法。比如我們平時拍照時常用的虛實結合的形式: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通過弱化周圍的視覺元素,在視覺上形成了虛實對比的表現形式,起到了很好地突出主體的作用。通過對比手法突顯主體,關鍵點就在于要讓主體成為畫面中的特殊視覺點,也就是營造視覺反差感。


使用肌理


合理的使用肌理也能起到一定的突顯主體的作用,而使用肌理相較于前兩者處理手法而言表現形式更加柔和,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不破壞原作品的整體感。也可以把使用肌理突出主體的表現手法間接地理解為「使用色塊和對比手法」兩者的弱化表現形式。下面舉個例子: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通過案例對比我們發(fā)現,肌理的使用相對使用色塊和對比手法而言,視覺效果更加緩和,并不是像前面兩種手法那樣有絕對的從弱到強的改變能力。這種手法一般多用在主體相對清晰但又不夠特別突出的情況下,主要起到在原有的視覺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鞏固的作用,可以理解為「錦上添花」。但是不排除與產品或者背景對比強烈的肌理,也能起到很明顯地突出主體作用的情況。在工作中靈活運用即可。


留白


最后說下留白,合理的留白也能起到很好地突顯主體的作用。留白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其他視覺元素對主體的干擾,間接地提升主體在整個畫面中的主導地位,從而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比如我們常說的「無印良品」的海報,在設計中有「少即是多」的說法,也是在側面強調留白的作用。

用4個平面小技巧,瞬間讓視覺主體更突出!


總結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關于突出主體的設計手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色塊的顏色選擇、對比手法的對比強度、肌理的清晰度、留白程度等等,要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靈活使用。當然,突出主體的表現手法并不能只局限于這些。比如:給主體添加光影、倒影、光效或者添加一些視覺效果等等。這里只是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思路,要學會舉一反三。最后切記:畫面中有強就要有弱,強弱應該是并存的。

VIS視覺設計視頻教程
我要自學網商城 ¥60 元
進入購買
文章評論
0 條評論 按熱度排序 按時間排序 /350
添加表情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道德法規(guī),
承擔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有爭議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
上述條款。
V
特惠充值
聯系客服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
分類選擇:
電腦辦公 平面設計 室內設計 室外設計 機械設計 工業(yè)自動化 影視動畫 程序開發(fā) 網頁設計 會計課程 興趣成長 AIGC